我在看病的时候特别强调辩证论治这个原则。在治疗痛经方面,认为首先要分清虚实。在实证方面,多见于气滞、寒凝两类。气滞寒凝都会使血流不畅、积而为瘀,瘀阻则不通,不通则痛。
气滞治法:以疏肝调气为主,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但使用调气药,要用入血分的气分药才能直达病所,效力较速。
寒凝治法:以温经散寒为主,都采用温经汤加减,如寒甚而痛势剧烈,改用吴茱萸汤加减。
肖某女21岁痛经6年。月经周期尚准,量多少不等,经前即下腹疼痛,脘部亦痛,腹冷喜按,痛甚时不能工作,未次月经于1月3日来潮,舌苔薄白,脉象细滑。曾因伤于寒湿,寒凝气滞,肝胃不和。治以温经散寒,调和肝胃。
患者痛经发于经前和行径期间,属于实证,因此采用温经散寒之法,使寒邪散,气血通,痛亦渐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