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01
来源
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的根(习称“南柴胡”),或柴胡的根(习称“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又叫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胡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有故事的,据说唐代有个胡进士,家有长工叫二慢。秋天,二慢得了瘟病,胡进士怕传染家里的人,就让他离开。二慢来到水塘边,在杂草丛里躺着,觉得又渴又饿,浑身无力,便挖了些草根吃。一连吃了7天,周围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从此,二慢的病再没犯过。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瘟病。他请了许多医生,谁也治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把他找来询问后,急忙命人挖草根洗净煎汤,给儿子一连喝了几天那草根熬的药,病就好了。胡进士很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02
性味归经
味苦辛,味微赛;归肝、胆、肺经。03
功效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
《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04
现代药理作用
药理试验证明,柴胡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镇痛、镇咳及抗惊厥作用;可减轻肝损伤和促进胆汁分泌;具有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溶血作用;具有抗溃疡、抗菌、抗病*、抗肿瘤、升高血糖、降低血中脂肪含量、抗辐射损伤等作用。
柴胡属于辛凉解表药,生用的功效主要是和解表里,升阳举陷,治疗寒热往来的感冒及中气下陷导致的内脏脱垂等,而定坤汤中所使用的是产至陕西地区的柴胡,经过醋制加工的,醋能引药入肝经,其功效重在疏肝解郁,因此,对于肝气郁滞导致的胸胁胀痛,情绪不畅和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