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优势明显,受到众许多女性朋友的信赖与青睐。那么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怎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南京太乙堂中医特邀专家杜保国认为: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取效关键,是肾、脾、肝“三脏同治”。
杜保国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上四代都是当地名医,从小随父侍诊,熟悉各种中药的药名、药性,又在此基础上学习经典方剂用法和中医辨证方法,掌握了活用方剂、化裁方剂和一方多用思路,以及“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中医辨证方法,到二十岁时已尽得家传,成长为一名中医青年才俊。
杜保国深知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岐*之术,至精至微。在获得家传后,又跟随多位名师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技术,在随师侍诊和跟师抄方过程中,深刻感悟名师的接诊之工、辨证之巧、医道之圣、疗效之奇,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名师的宝贵经验,临床水平迅速提高。三十多年来,杜保国主任致力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兼收并蓄,自成一家,在中医常见病、疑难病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满意效果,在临床上以辨证精准、标本兼治而深受患者信赖和业界好评。尤其对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有深刻把握,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治法治则。
TAIYITANG气血和脏器亏虚是月经不调关键病机
作为妇科常见病证,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月经量、经血颜色等发生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痛经、经期提前、经期推迟、经期忽前忽后、经量过多、经量过少、经期延长、闭经,以及崩漏(量多如注为崩、量少淋漓不尽为漏)等。
杜保国指出,月经不调病理病机涉及多个方面: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营卫之气虚不能摄血,可导致经期提前;情志郁伤、冲任受阻、机体不足、子宫失于濡养等可引起痛经;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使经期失去固有规律,可致经期忽前忽后;肾虚髓少、造血功能虚弱、营血亏损,可导致经期推迟;气虚或血热使冲任不固,或淤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则会导致经量明显增多;机体虚弱,大病、久病、失血或劳倦伤脾、房劳过度,或是痰湿壅滞、经脉阻滞、血行不畅,都可使经血减少。
除此之外,脾不统血、瘀血留阻胞宫,或是产后感受湿热病邪滞留胞宫,可致经血淋漓不尽,使经期延长;而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经可下,或是寒凝血脉,痰湿阻络,经血不得下行等原因,则可引发闭经。
在全面把握月经不调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杜保国认为,气、血和肾、脾、肝三脏亏虚,是中医月经不调的核心病机。
TAIYITANG治疗月经不调宜肾脾肝“三脏同治”
杜保国主任审证求因,提出了肾、脾、肝“三脏同治”这一月经不调创新性治则。
首先是补肾。中医认为,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故肾为主水之脏。另外肾藏精,精和血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经水出于肾,所以治疗月经不调的根本在于补肾,补肾应以填补精血为主。
其次是补脾。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作用。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可以供应身体的血源。故在月经不调治疗中,补脾的重要性仅次于补肾,具体方法是健脾升阳,就是健运脾气,提高脾主升清之功能。
最后是疏肝理气。中医认为“男重气,女重血”“妇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因为女人一生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如月经、胎孕、产褥、哺乳等,均是以血为本,血是女性生命的依托。女性一旦血虚,就会引发月经不调、性欲冷淡、心悸、失眠、早衰易老等一系列症状;另外女性易伤于七情,常因情志抑郁、恼怒、忧思等损伤肝气,造成肝郁气结,气机运行失常,出现月经失调等病症。所以杜保国强调说,治疗月经不调不能忽视疏肝理气的重要作用。
具体在临床治疗上,杜保国注重实证与虚证的鉴别,主张实证以活血行滞,温经散寒为治则;虚证以养血为主,佐以健脾益气或补肾益精。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养血通经、补气养血以养冲任、气血兼补、健脾宁心、补肾益气、养血调经等等。“三脏同治”疗法辨证独到,针对性强,故常能切中病机,快速取效且不易反复,深受女性朋友的信赖与欢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