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进入“三伏”,一年中气温最高、空气潮湿又闷热的日子。虽然持续的高温天气会让人吃些苦头,但它也为一些慢性病患者带来了治疗的绝佳时机。人体内的阳气,在三伏这段时间由里向外发散最旺盛,运用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根据个人体质,选用合适物、穴位进行敷贴,能引导潜伏在体内的病机趁机发散出去,达到治疗各类顽疾、宿疾的效果,即“三伏贴”。
三伏贴
三伏贴做法是采用辛温刺激性较强的中药外敷于特定的穴位,通过穴位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
1、免疫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人群;2、骨伤类疾病:颈肩腰腿痛、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人群;3、呼吸类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咳嗽、反复感冒等人群;4、内科类疾病: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易感冒、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人群;5、妇科类疾病:宫寒、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量多等人群;6、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化不良、遗尿、抵抗力低下等;7、由免疫力低下和内分泌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以及各种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禁忌症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下列人群不能贴三伏贴:
1、孕妇;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糖尿病患者。
2、对贴敷药物有明显皮肤过敏,皮肤有疱疹、疖及破损者。
3、哮喘正在发作、咳嗽剧烈、发热患者不宜贴敷。
4、2岁以下孩子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注意事项
1.为确保疗效,一般药饼须贴2~4小时(儿童0.5~1小时左右),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发痒、发热,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有人还会出现红、肿、热、痛;极少数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的小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如反应强烈,医院就诊。
2.药物穴位敷贴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如对敷贴胶布过敏,可自行购买防过敏胶布替代。
3.敷贴治疗结束后保持敷贴处皮肤干燥清洁,2小时后方可洗澡;敷贴当天不游泳。
4.敷贴24小时内,若皮肤出现局部潮红或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现象,可继续治疗;若敷贴中或敷贴后出现皮肤疼痛、水泡、溃烂、剧烈瘙痒,立即停止敷贴,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搔抓引起的感染,涂烫伤膏或紫药水,并及时就医。
5.敷贴期间,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家中空调温度不能过低(>27度),切不可贪凉,防止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6.治疗期间,如出现发热或哮喘发作等急性症状,请暂停治疗。
年的“三伏贴”时间第一贴:伏前加强年7月4日——年7月15日
第二贴:头伏(初伏驱寒)年7月16日——年7月25日
第三贴:中伏(中伏清养)年7月26日——年8月14日
第四贴:末伏(末伏化瘀)年8月15日——年8月24日
第五贴:伏后加强(伏后固本)年8月25日——年9月1日
“三伏贴”预约时间与方式预约时间:即日起(请在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预约哦!)
预约、-
科主任龚海燕:
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