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保暖少熬夜,规律生活一定要注意腹部和肚脐保暖
女性每个月都避免不了“不方便”的那几天。每次“大姨妈”来了,总让女性身心俱疲。可是一旦“大姨妈”不再来访,女性也会惶恐不安。
近期,医院中医科每天都能接诊不少月经不调的患者,有些女性甚至停经两个月、三个月。中医专家介绍,多种因素可引起女性月经失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调理。
“大姨妈”消失3个月
情绪、寒冷均可致月经失调
“这段时间有不少女性来就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张骊说,特别是春节过后,有不少年轻女性来看病,都是因为“月经不调”。上个月,24岁的上班族小雯来到中医科,她告诉张骊,自己“大姨妈”已经快3个月没来了。通过交谈,张骊发现小雯平时的生活作息并不规律,特别是过年期间,经常聚会熬夜。为了漂亮,外出也只穿薄薄的外套和裙子,不注意保暖。
“其实寒冷、熬夜、情绪等最容易影响身体机能,造成内分泌紊乱,出现月经不调。”张骊解释,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色、质反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失调出现的全身性病变,是女性中的一种多发病。
“寒冷是女性的天敌。”张骊说,女性经期一旦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情绪波动也会影响月经。当女性情绪长期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
此外,张骊介绍,她还遇到过因过度节食而引起月经不调的患者。“节食后,会引起机体能量摄入不足,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被耗用,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碍而明显缺乏,影响月经来潮,甚至经量稀少或闭经。”当然,嗜烟酒也易引起月经不调。春节期间,不少女性参加聚会饮酒过度,导致闭经。
月经不调危害多
严重的可能导致女性不孕
月经不调,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经期提前或是延后,这都对应身体气血的缺乏。中医专家支招,教女性从月经不调的各时期,找出身体健康的状况。
月经先期:指月经每月提前6-7天以上来潮,甚至每月行经2次,又称为“月经超前”。宜双补气血。
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经常错后6-7天以上来潮,甚至每隔40-50天行经1次,又称为“月经错后”。宜补血调经。
月经过多:指月经量多,过期不止。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
月经过少:指月经量少,1-2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宜补气养血。
闭经:指月经停止,面色苍白或萎*,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宜气血兼补,养血通经。
中医专家张骊表示,月经不调不能小觑。因为这不但会影响女性的正常工作与学习,而且会危害女性的健康。女性长期月经过度出血或不规则出血,会引发失血性贫血,令患者发生头昏、全身乏力,严重的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月经不调导致长期出血时间延长,这种情况下,女性生殖器受到病菌感染的几率大增,导致阴道炎、宫颈糜烂等病症频发。
“其实年轻女性来治疗月经不调,最主要就是因为这会导致不孕。”张骊说。
专家提醒
多保暖少熬夜,规律生活
专家提醒,想要调理身体,女性就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肚脐等部位,更不能着凉受寒。否则,月经不调是很容易找上门的。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平时穿衣要保护好腹部和肚脐,不要为了漂亮而减少衣物,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
日常生活中,女性还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努力地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惊、怒、恐等一切不良精神刺激内分泌失调。
“再加上点运动则更好了。”张骊觉得,女性平时可以注重户外锻炼,积极参加健身运动,日常应该按时作息,做到劳逸结合。特别需要控制夜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能不熬夜就不要熬夜,因为睡眠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经常熬夜或作息不正常的人不仅老得快,健康也受损。”
此外,平时还需排*调理。女性注意保持大便、小便、汗腺的通畅,让机体产生的一切废物、*素有通畅的排泄通道,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饮水,重视便秘等症状的防治,该出汗时就需要出汗。“当然,还可以时不时地给自己做个按摩。”张骊表示,按摩能维持血液循环的顺畅,加速代谢,顺利处理体内废物。“每天看电视的时候顺便做做按摩,轻轻松松就能更健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我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