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的周期、经量、血色、血质出现异常,称为月经不调。经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并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或后期;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达到7天以上,并连续出现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而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或持续时间延长或缩短者,为月经过多或过少。月经色、质异常与经期、经量异常常同时发生。
一、病因病机月经不调的形成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外感寒、湿等六淫之邪,或郁、怒、忧、思等七情内伤,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职,冲任二脉损伤而成。
二、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应结合月经的色、质,有无腹痛,以及伴随症状和舌脉辨其虚实。一般经色淡,质清稀,小腹无疼痛者属虚。肾虚者大多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证;血虚者大多伴头晕眼花,心悸等证。突见经量减少、经色紫黯、有块,或质黏如痰,小腹疼痛或满闷不适者属实。血瘀者伴见块下痛减,舌质紫黯;痰湿者多见形体肥胖,带多黏稠。临证时应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三、食疗原则月经期易损耗血液,宜多食含铁量高和具补气养血功效的食物,如蛋*、豆类、动物肝、油菜、芹菜、鸡、鱼、肉、虾、大枣、小米、芝麻、龙眼等。虚寒者宜温补,宜多食龙眼、大枣、羊肉等;虚热者宜清补,宜多食甲鱼、乌龟、瘦肉等。实热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忌食用滋腻、温热动火之物,如猪蹄、大蒜、辣椒、羊肉等,可多食胡萝卜、番茄、青菜、百合等富含糖类和维生素的食物。
适当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可多食白菜、油菜、茭白、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可多食菜花、芝麻、蛋*、葵花子、花生、豆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缓解经期腹痛及肌肉痉挛。深绿叶蔬菜、辣椒、牛肝、核桃、柠檬、橙等都富含维生素B6,有助于减轻忧郁及焦虑情绪。牛奶、酸奶都含有丰富的钙质,有助于减轻经期不适。
月经期应吃新鲜、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生冷、难以消化的食物。因生冷食物一则有碍消化,二则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经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出现痛经、闭经等。同时应注意勿过食辛辣、香燥、伤津的食物,也不宜抽烟、喝酒,以免刺激血管扩张,引起月经先期和经量过多。
四、辨证食疗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指月经提前7天以上,甚至16~17天一潮,经量基本正常。月经过多指经量明显多于以往,或经期延长、量亦增多。经期延长指月经量基本正常,经期超过7天甚或两周。月经先期常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并见。
(一)气虚月经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或经期延长,经色淡、质稀,小腹空坠,伴神疲体倦、食少便溏,舌淡胖,脉细弱。
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脾胃虚弱、营养不足,以至气无力行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或气血生化乏源,冲任亏虚而见相关证候。
补气,摄血,调经。
*芪、人参、鸡肉、大枣、猪瘦肉、茯苓、粳米、小米等。
1.参芪大枣瘦肉煲(《中医食疗学》) *参、*芪各0g,大枣8枚,猪瘦肉g。上述诸物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煲汤。喝汤吃物,每天1次。
.参芪煲乌鸡(《中医食疗学》) 乌骨鸡1只,*芪0g,*参、茯苓各1g,调料少许。先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等,洗净。将*芪、*参、茯苓分别洗净,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再放入砂锅中,用旺火煮沸,然后用小火煮至鸡肉熟烂,用调料调味即成。喝汤吃物。
.*芪大枣粥 *芪、*参各0g,大枣10枚,茯苓0g。将*芪、*参、茯苓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用该汁与大枣、粳米共煮成粥。作餐食用。
.鸡汁粥(《本草纲目》) 母鸡1只,粳米0g。将母鸡用白水煮烂取汁,去油。按常法煮米作粥,临熟时入鸡汁调匀。作餐食用。
(二)血热月经提前,或经量较多,或经期延长,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面红口干、心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脉数。
多因外感温热之邪,或其他邪气化热;或情志过极,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等致火热内炽,迫及血分,导致经血妄行,而生病症。
清热,凉血,调经。
木耳、生地*、鲜藕节、鲜芹菜、荸荠、茜草根、鲜茅根、红糖、冰糖。
1.生地藕节饮(《中医食疗学》) 生地*0g,鲜藕节g,冰糖0g。将生地*、鲜藕节分别洗净,共入锅内,加适量水煎取汁,加入冰糖溶化即可。代茶饮。
.芹菜炒茜草根(《中医食疗学》) 鲜芹菜0g,茜草根10g,食油、调料各少许。将芹菜、茜草根洗净,按个人口味炒熟。佐餐食用。
.荸荠茅根汁(《中医食疗学》) 荸荠、鲜茅根各00g。荸荠去皮,洗净,榨取汁;鲜茅根洗净,榨取汁。将荸荠汁与茅根汁混合放入碗内,用小火隔水炖分钟即可。随量饮用。
(三)血瘀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少而不畅、色紫黯有块,小腹胀痛,舌黯红或舌尖边有瘀斑,脉弦或兼涩。
多因外伤、跌仆,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或气滞血行不畅,或因寒而血脉凝滞,或因热而血液浓缩壅聚,或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等,导致瘀血内阻。瘀血阻塞脉络,故出血紫黯,或夹有血块。
活血化瘀。
益母草、鸡蛋、炒鸡冠花、青皮、红花。
1.益母草煮鸡蛋 (《食疗药膳学》) 益母草0~60g,鸡蛋枚。鸡蛋洗净,与益母草加水同煮,熟后剥去蛋壳,入药液中复煮片刻。食蛋饮汤。每天1剂,连用~7天。
.益母草鸡冠花饮(《中医食疗学》) 益母草0g,炒鸡冠花0g,冰糖适量。将益母草、炒鸡冠花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00mL,加入冰糖即可。代茶饮。
.青皮红花饮(《中医食疗学》) 青皮、红花各10g。将青皮、红花分别洗净,青皮切成丝,与红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取汁。每日上、下午分服。
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0~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为月经后期。经量明显少于正常,经期不足两日,甚或经水点滴即净者,为月经过少。月经先后无定期指月经或提前7天以上,或一月两至,或延后7天以上,或逾期不来,并连续出现个月经周期以上。
(一)血虚经期延后或月经量少,经色淡红,无血块,小腹绵绵作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心悸少寐,舌淡红,脉细弱。
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等所致。
补血养血,调经固冲。
龙眼、莲子、大枣、粳米、*芪、当归、阿胶、鸡血藤、鸡肉、猪瘦肉、木耳、黑豆。
1.龙眼莲子粥 (《滋补保健药膳食谱》) 莲子1g去皮、心,与红枣0枚、糯米0g一同煮至粥成,加入龙眼肉1g,稍煮片刻,加白糖适量搅匀服用。
.芪归大枣粥(《中医食疗学》) *芪0g,当归10g,大枣枚,粳米60g。将大枣洗净,去核,与*芪、当归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入粳米熬粥。于经前每日1次温服,连服10日。
.木耳大枣炖母鸡(《中医食疗学》) 母鸡1只,木耳0g,大枣10枚,调料少许。将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与木耳、大枣共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炖至熟烂,加入调料调味即可。吃鸡肉喝汤。
(二)肾虚月经延后或月经量少,或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色淡黯、质薄,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黯苔薄,脉细尺弱。
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而至;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血海亏虚,遂致月经量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舌淡,脉沉为其特征。
温肾调经。
枸杞子、核桃肉、栗子仁、粳米、当归、生姜、羊肉。
1.核桃板栗粥(《中医食疗学》) 枸杞子0g,核桃肉、栗子仁、粳米各g。将上述诸物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早、晚作餐食用。
.杞子当归羊肉羹(《中医食疗学》) 枸杞子、当归各g,生姜0g,羊肉00g,调料少许。将羊肉、生姜洗净,切成块,余料用洁净纱布包好,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煮至羊肉熟烂,加入调料调味即成。吃肉喝汤。于月经前每日1次,连服7日。
(三)血寒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多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而致血行不畅,瘀血阻络,故见月经色黯有血块,但冷痛多于刺痛,有别于血瘀。
温经散寒,调经止痛。
羊肉、豆豉、生姜、肉桂粉、红糖、红茶汁、艾叶、鸡蛋、鳙鱼头、川芎、白芷。
1.豆豉生姜炖羊肉(《中医食疗学》) 羊肉g,豆豉00g,生姜1g,食盐少许。将羊肉洗净,切块,与豆豉、生姜共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熟烂,加盐调味即可。于月经前10天开始,每日1剂,连用剂。
.肉桂红茶(《中医食疗学》) 肉桂粉1.g,红糖1g,红茶汁00mL。将肉桂粉和红糖加入红茶汁中,搅匀即可。代茶频饮,当日饮完。
.艾姜煮鸡蛋(《中医食疗学》) 艾叶10g,生姜1g,鸡蛋个。将上述诸物共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至蛋熟后剥壳取蛋,再放入汤汁中煮片刻,入味后即可。喝汤吃蛋。
.芎芷鱼头汤(《中医食疗学》) 鳙鱼头1个(约00g),川芎1g,白芷1g,生姜10g,食盐适量。将鳙鱼头去鳃,洗净。川芎、白芷用洁净纱布包好,与鱼头共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旺火煮沸后,再放生姜、盐,改用小火炖至鱼头熟烂,除去纱布包即成。吃鱼喝汤,于月经前隔日服1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