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典灸方精讲课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艾
TUhjnbcbe - 2021/1/20 1:07:00
北京皮肤病专治医院         http://m.39.net/pf/a_7239999.html

月经不调给广大女性朋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正常情况下,月经是每个月定期而来。肾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则月经按时来潮。意思就是在正常情况下,肾气足的话,月经就会按时来潮。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了异常。比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包括月经的颜色异常等。中医中,月经的病因、病机有很多种,主要是由于血热、气虚、血寒、血瘀、气滞、肝郁、肾虚。

1、血热型

由于本身身体阳气过于旺盛,伤到阴经,导致阴虚阳盛,造成月经不调。

2、气虚型

主要指心脾气虚,多由于平时的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损伤体气,导致体虚气弱,造成经期不正常。

3、血寒型

主要由于在经期受了寒邪导致月经不调。

4、血虚型

多由于久病体虚,超期慢性失血等导致气血生化不足造成。

5、气滞型

和我们的情绪有关。

6、肝郁型

常和气滞有一定的联系,由于我们的情志抑郁或经常生气、恼怒,损伤了肝,肝气受阻,造成月经不调。

7、肾虚型

由于肾气不足造成月经不调。

在临床上,在七种类型经常会夹杂在一起,比如肝郁和气滞、血虚和气虚就经常夹杂再一起。

气虚型月经不调

气虚型月经不调的主要症状为经行先期,量多而色淡其质清稀,神疲肢倦,心悸气短或纳少便溏,小腹空坠,舌质淡,舌苔薄

气虚型月经不调需要补气摄血。可取气海穴、中脘穴、足三里、血海穴、三阴交、经中穴,心悸气短可加神门穴、内关穴、纳少便溏可加天枢穴、公孙穴。

气虚型月经不调属气虚之症,当以补气摄血为主。气海穴为任脉经穴,取而灸之,可调补一身元气,气为血之帅,气充才能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则血有所统,故取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经中穴为腹部经外奇穴,灸之具有调经之功效。

血虚型月经不调

血虚型月经不调的主要症状为经期延后,量少而色淡,其质清稀,心悸少寐,头昏眼花,面色苍白或萎*,舌淡少苔。

血虚型月经不调需要补血益气。可取膈俞穴、公孙穴、气海穴、三阴交、关元穴、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血海穴,心悸少寐可加神门穴,头昏眼花可加百会穴。

血虚型月经不调属血虚之症,应补血益气。方中膈俞为血之会穴与足太阴脾经之血海相配以起补血调经之功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以健脾和胃以培补后天之本,促进气血生化之源,气海、关元以补中益气,以资生化之源,取内关以宁心安神,取公孙以通冲脉而促月经来潮。

气滞型月经不调

气滞型月经不调的主要症状为月经延后,量少而色黯,小腹胀甚者痛,胸肋与乳房胀。

气滞型月经不调需要开郁行气,活血调经。可取期门穴、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穴、子宫穴、地机穴、血海穴,胸肋胀痛可加膻中穴,小腹胀痛可加气海穴。

气滞型月经不调属气滞之症,应开郁行气,活血调经。《百症赋》云: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地机为足太阴脾经之郄穴,与足太阴脾经之血海相配,具有活学调经,理气镇痛的功效。取期门、太冲、三阴交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取足三里、阳陵泉、子宫穴以协调腕腹、胸肋及少腹之气机,则有助于活血调经。

血寒型月经不调

血寒型月经不调的主要症状为经期延后,色黯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苔薄白。

血寒型月经不调需要温经行滞。可取气海穴、水道穴、归来穴、血海穴、三阴交、子宫穴,小腹冷痛可加神阙穴(隔姜灸)。

血寒型月经不调应以温经行滞为主。气海穴为任脉经穴,取而灸之,以通调冲任温经散寒,理气活血。水道穴为胃经经穴,传输胃经的水液至归来穴,灸之可以温通小腹经络,散腹部寒气,活气血,通经络。取血海、三阴交、子宫穴灸之,以起温经散寒,疏调冲任,活血调经之效。

血热型月经不调

血热型月经不调主要症状为经行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且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大便干结,小便*,舌红苔*。

血热型月经不调需要清热凉血。可取中极穴、血海穴、太冲穴、三阴交、太溪穴,心烦胸闷可加大陵穴,便结尿*可加天枢穴。

血热型月经不调应当清热凉血。方中中极为任脉经穴,是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灸之可以调畅任脉经气,调和月经。血海穴为脾经经穴,艾灸血海可以清血热,太冲穴为肝经原穴,艾灸可以泄肝火,三阴交、太溪分别属于足三阴的交会穴与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艾灸以滋阴从而凉血调经。

肝郁型月经不调

肝郁型月经不调主要症状为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胸肋,乳房、小腹胀痛,胸闷叹息,嗳气纳少,苔薄白

肝郁型月经不调需要舒肝健脾,养血调经。可取肝俞穴、脾俞穴、期门穴、章门穴、足三里、太冲穴、三阴交,胸胁胀痛可加内关穴、阳陵泉,小腹胀痛可加气海穴。以上穴位就是常用针对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妇科疾患常用的穴位。

肝郁型月经不调应当舒肝健脾。脾俞穴和肝俞穴可以健脾,促进运化功能,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起到健脾和胃、舒肝、理气的作用。

肾虚型月经不调

肾虚型月经不调主要症状为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而色淡,腰酸如折,小腹空坠,头晕耳鸣,大便不实,夜间尿多,舌质淡苔薄。

肾虚型月经不调需要补益肾气,调理冲任,可取肾俞穴、命门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神门穴、三阴交、太溪穴,头晕耳鸣可加百会穴、听宫穴,大便不实可加天枢穴、大肠俞。

肾虚型月经不调应当补益肾气,调理冲任。故取肾俞、命门、关元、以补肾阳、益精气而壮命门之火,气海、足三里、三阴交以益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取足少阴经之原穴神门、太溪以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阴平阳秘,则经自调。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以健脾和胃,疏肝气,调经事。

很多女性的问题都与气虚、血虚和气滞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建议灸腰部或小腹部,但很多人做完艾灸后月经变得不正常。艾灸后月经变得紊乱一方面与艾灸本身就有调节的作用有关,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在配穴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在以后若遇到妇科问题,应先辨症,属于哪一种类型,再选取穴位,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另外,在调理月经不调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注重经期的卫生与饮食,避免生冷、寒凉、辛辣的食物。

授课预告

~~~~~~~~~~~~~

★时间:5月15日

★地点:学习群

★内容:扁桃体炎的艾灸调理

★主讲:弘生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灸方精讲课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