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枢,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五,代指东南西北中五方也。枢,门户的转轴,有开合功能,此指气血物质在本穴有出入的变化。五枢名意指气血物质由此出入带脉。本穴物质虽为带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但它并不一定循带脉下走维道穴,气血的流行出入受人体重力场及地球重力场二方面的作用影响,它因人体所处的体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运行特征。当人体直立时,穴内的地部经水由本穴输向人体各部,而当人体平躺时它则循带脉向脊背后侧而行,本穴如同带脉气血外出五方及五方气血进入带脉的门户,故名。
穴位位置: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解剖位置: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取穴方法:
侧卧,在髂前上棘内侧凹陷处,约与脐下三寸相平处取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凉性水气。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当人体直立时循胆经下行,而在人体平躺时则循带脉流向脊背,天部之气则汇入肺气所在的层次当中。功能作用:
调节经脉内外的经水。
主治病症:
便秘、少腹痛、腰胯痛,月经不调、阴挺、阴道炎、赤白带下,睾丸炎等。
穴位配伍:
赤白带下:配带脉穴、气海穴、三阴交穴。卵缩:配归来穴。痃癖:配气海穴、三里穴、三阴交穴、气门穴。寒疝:配临泣穴、委中穴、三阴交穴。睾丸炎:配曲泉穴、太冲穴、关元穴。无痛分娩,止腹痛方:配带脉穴、居髎穴、府舍穴、太冲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