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讲:月经不调属于中医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病的范畴。
中医认为: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二脉实损或虚损,可令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紊乱,出现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经血非时妄行而发为崩漏。
月经不调应以月经的期、量、色、质为辨证重点,辨其寒、热、虚、实,再结合其他症候归其属肾、属肝、属脾以及病在气、在血。
从月经周期看:周期提前多为血热或气虚;周期延后多为血虚,血寒或气滞;先后不定期多为肝郁或肾虚、脾虚。
从经期看:经期延长多为血热或气虚。
从经量看:月经过多为血热、血瘀或气虚;月经过少为血虚、阴虚或血滞。
从经质看:经质稠粘为热为实;质清稀属寒、属虚;凝块为血瘀。
从经色看:色鲜红或深红为热;暗红多寒,紫暗多瘀,淡红为虚。
首先要遵循古人提出的“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则,再根据不同证型,选用调补肝肾,补益心脾,调经固本。不同年龄阶段的治疗也有所侧重:青年发育时期重在补肾调冲任,壮年成熟期要注重疏肝,而更年期要注重脾肾同调。
25岁焦女士,既往月经基本正常,经期24-28天一潮,1年前因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开始出现经期延长,量不多,但淋漓不断,短则9-10天干净,长至半月有余方净。
初诊:月经9天仍未净,量少色淡,体型偏瘦伴四肢不温,神倦乏力、情绪低落、胃口差、大便溏,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
治宜温补脾肾,固冲止血。服药7剂月经干净,精神有好转,胃口略改善。继续健脾温肾,培土补水为法,以益气养血之品调经,同时佐疏肝之品以调达情志,每个月经周期分经前、经期、经后三个阶段调治。治疗期间另嘱尽量规律作息,放松心情,保证营养。
中药坚持调治3月余,经期恢复至7天干净,经量中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