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治泌乳素高,疏肝,健脾,补肾,恢复正常水
TUhjnbcbe - 2025/3/8 18:20:00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泌乳素(PRL)异常升高,临床上出现月经量少,稀发,甚至闭经,伴溢乳,不孕或习惯性流产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学中无“高泌乳素血症”病名的记载,本病按临床症状可归于闭经、不孕、溢乳、月经不调、不孕等辨病治疗。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相互滋生,肾精又能化气,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

五脏之中,肝与肾关系密切,有“乙癸问源”之说,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正所谓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恶抑郁,喜条达。情志不畅影响肝的调节能力,若七情太过,可使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血逆乱,不循常道,肝疏泄失职,不能按时下注胞宫形成月经。

肝肾在女性生理上关系极为密切,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若肾精亏虛可致肝血不足,肝的疏泄功能依靠肝的藏血功能,肝肾阴虚,则可致月经过少、闭经甚至不孕。肝失疏泄,郁久化热,虚火迫乳汁外溢。

另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属木,脾属土,又有肝为五脏之贼之论,肝郁最易克脾,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主统血。

女性以血为基本,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脾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全身气血生成与运行,只有脾气健旺,才可使气血生化有源。若脾胃虚弱,化血乏源,以致后天无以充养先天,肝肾失养,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则可导致妇女月经过少、稀发;血海空虚,无血可下而致闭经。

依据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病机,临床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可分为肝郁气滞、肝肾不足、脾虚痰湿三种证型,治疗大多采用疏肝,健脾,补肾之大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泌乳素高,疏肝,健脾,补肾,恢复正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