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此穴在古代被用来矫正胎位,原来它也是治疗
TUhjnbcbe - 2023/2/5 16:20:00

随着国家二胎*策的放开,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即将来临。很多孕妈妈经常被检查出胎位不正,遇到这样的情况,医院,有很多的措施可以干预,不必过于担心。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古代,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可能会危及到女性和孩子的生命。

不过说起胎位不正,如果你翻阅中医文献的话,可能无法找到这个病名。因为古人将胎位不正称为“倒产”、“横产”或“偏产”,中医认为这主要是母体的原因,大多因为母体气血不调,中气不足、气虚血滞、脾肾两虚等等。

女人以血为本,气血充足通达,则胎儿能够很容易顺产;若气血失调,甚至导致气滞血瘀、子宫周遭血流受阻,则可能让胎儿转动不利,终而引起胎位不正。在我们古代的医学条件下,没有现代的医疗设备和条件,在今天,如果我们遇到胎位不正,临近产期,医生就会叫你留院观察,如果出现一定的危险因素,医生就会叫你施行“剖腹产”。

而在古代,如果遇到胎位不正,在不好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难产,在古代条件下,一旦遇到难产,医院直接可以采用剖腹产。在古代如果不采取中医的疗法,很有可能母亲和腹中的孩子都会面临生命的危险,于是在中医几千年的文化当中就产生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

就比如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个穴位:至阴穴。在古代至阴穴主要是被用来矫正胎位,这种方法在当时确实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宋代官修的《太平圣惠方》是最早记载的,麦粒灸至阴穴治疗妇人横产的医案。现代医学也有相关研究,在由美国妇产科学院院士撰写的书籍中,就专门讲述了中医治疗产妇胎位不正的办法—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也是被美国唯一认可的非西医治疗胎位不正的方法。当然,在今天医疗条件下,遇到胎位不正的情况,也不要急着盲目施灸,一定要咨询产科医生方能使用,因为需要排除其他的高位妊娠因素。

至阴穴为太阳膀胱经之终末穴,脉气由此输入足少阴肾经,故为阴阳交接之处,因此至阴穴可治疗妇科及产科病证,除了矫正胎位,至阴穴的功能还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艾灸至阴穴,能疏通膀胱与肾的经络气血。对于女性的痛经和腰痛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下面跟着掌门师兄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穴位的具体情况吧。

穴位释义

至阴穴这个穴位最早出自《灵枢·本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末穴。同时也是膀胱经的井穴,五行属金。而膀胱经本身五行属水,根据金生水的五行理论,至阴穴就是膀胱经的母穴。母穴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中医讲虚则补其母,因此至阴穴被用于膀胱经的虚证。

至阴穴在哪里?

至阴穴位于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也就是在我们小脚趾指甲的旁边。

文献怎么记载至阴穴?

1、《针灸甲乙经》这样记载:头重鼻衄及瘛疭、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疝,至阴主之。风寒从足小趾起、脉痹上下、胸胁痛无常处,至阴主之。—甲乙经描述的至阴穴可以治疗的病症很多,大多数膀胱经的虚证。

2、《针灸集成》如此描述:胞衣不下,足小趾尖三壮、中极、肩井穴主之。

3、《医宗金鉴》这样描述:妇人横产,子手先出。—这里描述的就是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功效了。

4、《医宗金鉴》如是记载: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白翳眦痒,雀目诸疾。

5、《肘后歌》:头面之疾针至阴。后面两天记载的都是至阴穴治疗头面之疾的功效了。

穴位主要功效

至阴穴具有正胎催产,理气活血,清头明目的功效。至阴穴是太阳膀胱经的最后一个穴位,脉气由此输入足少阴肾经,因此是阴阳交接的地方。按照“阳动阴静,阳生阴长”的原则,故至阴穴可治疗妇科及产科病证,比如女性的月经不调以及痛经等等。阴极生阳,因此艾灸至阴穴可调补肾气、矫正胎位,是治疗胎位不正的首选穴。

穴位功能一:矫正胎位

至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也是膀胱经的母穴,又处于肾经脉气始接处,阴阳交合点,因此艾灸至阴穴可以激发膀胱经经气,同时也能调整肾经经气,使气血阴阳得以平衡,又可沿肾经循行传递所受信息至腹部胞宫,维系和调达胞宫气血,从而振奋阳气,顺理胎气,促进胎位自然转正。

现代医学也多方证实,艾灸至阴穴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子宫活动随之增强,胎儿活动加剧,有助于胎位的自转而达到纠正胎位的目的。

穴位功能二:治疗痛经

痛经是很多女性都有的毛病,每个人的体感不同,疼痛也不同,有的人只是隐隐的痛,而有的人痛的连饭都吃不下,甚至痛晕过去,这种体验着实让人烦恼。月经来的时候,下腹部往往痛的让人难以忍受,捂个热水袋稍微能缓解一些,有的人却越捂越痛,即便是处于现在这样的盛夏高温天气,手脚都是冰凉冰凉的。因此很多女性朋友在大姨妈做客之前,都如临大敌。在中医的领域,对于治疗痛经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喝红糖水啊、喝姜茶啊,等等。今天我们分享的艾灸至阴穴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对于痛经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的中医疗法。

在中医看来,痛经主要是因为寒凝、气滞、血瘀造成。而其中,又以肾阳不足导致宫寒血淤最为常见。这种痛经的主要症状是小腹冷痛,热敷的话疼痛会减轻,经量很少,颜色暗紫,排经时有血块,同时还会有手脚冰凉、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就是肾气不足宫寒的表现。治疗上,可从补肾阳气入手,给子宫温暖。

为什么至阴穴可以治疗痛经呢?因为至阴穴和肾的关系非比寻常,《素问·水热穴论》中甚至直接说“肾者,至阴也。”首先,从物理距离上看,肾经开始的地方在足小趾之下,而至阴穴的位置就在肾经的旁边,可以说是肾经的邻居;再者从医理上看,至阴穴是膀胱与肾的表里经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阴阳交会穴,艾灸至阴穴,可以同时疏通膀胱与肾的经络气血。而肾主生殖与发育,肾精充盛与否关系到子宫的发育和月经调畅,当肾气不足而宫寒血凝,艾灸至阴穴,达到暖宫散寒,调和气血的作用。说白了,因为艾灸至阴穴可以调理肾经,从而可以祛除宫寒,治疗痛经。

穴位功能三:缓解腰痛

《会元针灸学》云:“至阴者,足太阳之根,深通于少阴也,以阳而至阴分,由独阴斜交于涌泉,故名至阴”。可知,足太阳膀胱经至此,经至阴穴贯涌泉穴而入肾及冲、任、督、带诸脉,所以本穴用于治疗肾、胞宫及冲任督带之疾患。

艾灸会阴穴可以缓解腰痛,它的医理也很简单,就是艾灸至阴穴可以调动膀胱经的经期,同时又能激发肾经的原动力。而膀胱经的大部分穴位都处在督脉的两边,很多的腰痛都跟膀胱经的气血受阻有直接的关系,经常艾灸至阴穴,膀胱经就会气血通达,从而能够很好的缓解腰酸腰痛,当然如果你腰痛是在腰部的两侧,在带脉上的话,艾灸至阴的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另外,腰痛的话,艾灸至阴穴的同时,能配合按摩睛明穴一起来使用,就更好了,因为至阴穴和睛明穴和是膀胱经的起止穴,同时刺激它们,能更有效的缓解腰痛。因此,如果你遇到急性腰扭伤,在正规的治疗之前,我们可以临时按揉至阴穴和睛明穴来缓解疼痛。

1
查看完整版本: 此穴在古代被用来矫正胎位,原来它也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