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更年期,ldquo月经rdquo [复制链接]

1#

病例回放

A女士,46岁。九个月来间断出现经间期的阴道流血,量不多,常常是褐色,有时夹杂鲜红色血液。断断续续有时延续20天。用她的话说就是:才干净两天这不“月经”就又来了。生活已经离不开卫生巾了。更别说过“夫妻生活”了。

我很好奇问她:既然这样影响生活质量,怎么不早点来看医生。

她说:我想我快50岁了。也到更年期了。月经会乱也是正常的。估计就是个“月经失调”。等真正绝经了说不定自己就好了。工作又忙,家里事又多。就没想着来看病。

接着我给A女士做了妇科超声

我给A女士进行了查体和相关检查。超声显示A女士子宫大小基本正常。但子宫内膜增厚至17mm,且内膜不均匀。而她刚刚告诉我:“上次月经”是从8天前开始来。到现在还没结束。

显然,A女士提供的“月经”时间与超声检查的内膜厚度并不匹配,而且子宫内膜不均匀。病可能就在子宫内膜。

建议A女士做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我高度怀疑A女士可能存在子宫内膜的问题:是单纯由于更年期卵巢功能下降孕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紊乱,还是已经存在了进一步的病变?需要明确。

我再次梳理了一下她的病史:46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cm身高,75Kg体重,不规则阴道流血反复出现9个月。发现A女士是属于需要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人群。

哪些人要警惕子宫内膜病变

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围绝经期女性等,由于不能每月规律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处于雌激素单一刺激,缺乏孕激素拮抗,就会发生增生,甚至癌变。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这三者又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合并这些情况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明显增高。(本文中A女士BMI约30左右,有高血压病史,可谓是高危人群。)

初潮早与绝经晚:55岁还未绝经则为晚绝经。晚绝经子宫内膜出现病变的可能性会增大。

不孕不育:不孕不育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卵巢肿瘤:有些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会产生雌激素,可能引起内膜癌。

外源性雌激素:如果只使用雌激素治疗,5年以上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增加10~30倍。但如果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替代治疗则不增加内膜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林奇综合征)患者需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胃癌等。

三苯氧胺:三苯氧胺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子宫内膜癌危险性增加。

围绝经期应该如何观察月经

围绝经期“月经会乱”这句话是对的。可是不能将围绝经期所有的“月经紊乱”都归结于“月经失调”。

如果月经开始出现延迟要注意观察:2-3月没有行经,医院做个超声检查。看看子宫内膜的厚度。如果内膜很薄,说明体内雌激素水平比较低,可能我们又往绝经更近了一步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子宫内膜是厚的,说明卵巢功能虽然下降了,但是雌激素还是有一定水平的,所以子宫内膜会增厚。但是由于我们卵巢不能正常分泌足够的孕激素,所以增厚的子宫内膜无法自行脱落。这时候,医生会帮大家用点药,帮助内膜脱落排出(其实就是帮助大家来一次月经)。增厚的子宫内膜脱落了,没有长期的放在身体里,定时炸弹就不会变成子宫内膜病变了。

如果出现“月经”淋漓不尽,或者超声发现子宫内膜质地不均。就需要警惕子宫内膜是否出现了病变。这时候,做“分段诊刮”甚至“宫腔镜”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起到止血和明确诊断的双重效果。

做完“诊刮”或“宫腔镜”的朋友,不要以为手术做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千万要记得:手术后7日左右会有一张子宫内膜的病理学报告会出炉。医院领取这张报告(病理学报告异常重要,是指导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切记妥善保管)并及时到医生处就诊,才好确定进一步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是需要继续服药治疗3-6月的)。

最后一句话

围绝经期月经可以不是每月都来。但停经如超过2-3月最好能做个妇科超声看看。

围绝经期月经出现滴滴答答淋漓不尽,或者不规则阴道流血(比如同房后、大便后或者其他非月经期间的出血)医院就诊。

绝经后如果出现阴道流血(不管量多量少)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子宫内膜癌诊治规范(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