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月经不调,如何辨证用药 [复制链接]

1#

月经不调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一般多采用中(成)药治疗。而在选择合适的药物之前,正确的对月经不调女性进行辩证又十分的重要。下面我们将月经不调的女性在行经期间常表现的症状进行的概述,并进行简单辩证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行经时,经血的的性状

经血色紫暗,或者紫黑,伴有血块,行经不畅,说明可能有血瘀证,治疗时宜活血化瘀;

经血色暗红(色偏深),或夹杂的有小血块,说明可能是气滞证,夹杂着轻微的血瘀,治疗时需要以理气行滞为主。

经血色鲜红或深红,且经血质黏稠,表明可能是热证,治疗时需要清热,但需要注意结合其他症状判断是实热还是虚热。

经血色淡,说明可能是虚症,如血虚、气虚、脾虚、肾虚或者虚寒,同时它们表现出经血质清稀的特点,具体是哪种虚症,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表现进行判断。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气虚血瘀证,这时候的经血色就会呈现紫暗伴有血块的状态,也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区分。

经血色淡红,至黏腻如痰,或经血夹杂黏液,表明可能是痰湿证,治疗宜燥湿化痰。

二、行经时,经血的量

经血量少,伴有血块,应考虑血瘀证或气滞虚血瘀证。

经血量少,或渐少,颜色偏淡,考虑虚症,以气血亏虚、肾虚为常见。

经血量多,色深红或鲜红,考虑热证,血热而妄行,但需要进行虚实辩证。

经血量多,色淡而质清稀,考虑可能是气虚证。

经血量多,色紫黑,有血块,考虑血瘀证。

三、行经时,是否腹痛或腹部是否有其他异样感觉?

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有血块,且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考虑有血瘀。

经期小腹胀痛,伴有乳房胀痛,考虑肝郁气滞证。

经期小腹冷痛或绞痛,拒按,得温痛减,考虑实寒证。

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考虑虚寒证。

经期小腹灼热疼痛,拒按,得热痛增,考虑湿热瘀阻。

经期小腹空坠感,多见于脾虚或气虚人群。

四、其他全身症状表现及用药参考

血虚表现:面色萎*或淡白,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舌淡红。治疗以补血为主,如八珍颗粒、阿归养血颗粒。

肾虚表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夜尿多,舌淡。治疗以补肾益精为主,可选择鹿胎颗粒。

气虚表现:面色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精神倦怠、动则汗出,食少腹胀,舌淡,苔薄白。治疗以补气为主,可选择补中益气丸。

脾虚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倦怠嗜卧、纳少便溏、脘闷腹胀,舌淡胖,有齿痕。治疗以健脾为主,可选择参苓健脾胃颗粒、归脾丸。

痰湿表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白带多而黏腻,身困神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腻。治疗以燥湿化痰为主,可选择二陈丸。

血瘀表现:胸胁胀满或刺痛,或面颊有褐斑,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治疗以活血祛瘀为主,可选择益母颗粒、益母草颗粒。

气滞表现:胸胁、小腹、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白。治疗以理气行滞为主,可选择元胡止痛片。

肝郁表现: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喜叹息,胁肋胀痛,走窜,脘肋胀闷不舒,舌苔薄白。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可选择逍遥丸、丹栀逍遥丸。

实热表现:口渴、心烦、面赤唇干、小便短*、大便燥结,舌红、苔*,治疗以清热凉血为主,可选择妇科颗粒、妇炎舒胶囊。

虚热表现:心烦不寐、口燥咽干、盗汗、潮热、颧红、腰膝酸软、小便短赤,舌质红,少苔。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可选择坤泰胶囊、知柏地*丸。

实寒表现:畏寒肢冷,舌暗,苔白。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可选择妇科万应膏、少腹逐瘀颗粒。

虚寒表现: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治疗以温经扶阳为主,可选择艾附暖宫丸。

通过以上4个方面对顾客在月经期间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大致判断出顾客的月经不调属于哪种类型。然后根据“实则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进行用药治疗,效果一般来说都比较理想。同时还需要注意,综合顾客所表述的症状后会我们会发现,顾客的月经不调常常可以辩证出多种证型,如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肝郁血虚、寒凝血瘀、肝郁血热等多种证型,因此也建议应用时进行多种药物的搭配,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亲,中国药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