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九天做三九灸,扫除寒毒好时机 [复制链接]

1#
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三九天”是一年之中阴寒之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天寒地冻,阴盛阳衰,容易出现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等疾病问题,养生宜大补阳气以驱寒。

“三九灸”能温和阳益气,驱寒除湿,活血通经止痛,健脾益肺补肾等。

什么是三九灸?

三九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

“天灸”则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为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早在北宋年间,民间就广泛应用,涉及内、外、妇、儿各领域。

“三九灸”选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调补、祛病又保健的作用。

三九灸时间表

预灸:年12月11日-年12月20日

一九: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二九:年12月30日-年1月7日

三九:年1月8日-年1月16日

三九灸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在12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首灸,之后每9天之后再完成一九灸、二九灸、三九灸和加强灸通常效果更佳。

因此每年冬天三九天时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

“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中医有种说法“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月打虎”,因此应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为什么要做三九灸?1冬日里的一把健康的火

冬季是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好发之时。

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艾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

2三九三伏阴阳并调

三九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而夏天的三伏灸则是根据“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理来调理疾病和保健。

两者调理机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药物的配置和时间的差异。

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

“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阴阳并调,夏养三伏、冬补三九,通过这种穴位艾灸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三九灸”原则:宜“三补”

理论上,所有冬季易犯的疾病都适合“三九灸”,其中以虚寒证、气虚证、阳虚证最为合适。

1虚寒证

补血虚虚寒证的病机是阳气虚衰,也就是阳气的推动和气化功能不足,致使身体不能维持恒温,气血运行速度变慢,出现血虚血瘀等症。很多女性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手脚冰凉、腹痛喜温、月经紊乱等不适症状,其实就是身体血虚血瘀的表现。

2气虚证

补气虚气虚证的病机是元气不足,也就是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就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

3阳虚证

补阳虚阳虚证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此外,久病、久居寒凉之处、贪食寒凉清苦之品、年高而命门火衰等原因,也会导致阳气亏虚。阳虚证尤其适合艾灸。

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女属阴,天生体寒,一到冬天,大多数女人都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冷、腹冷腹痛等症状。妇科多寒症,所谓“寒者热之”,艾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正是虚寒证的克星,因此有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

临床证明,女人做“三九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而且连续几年做“三九灸”的女性体质会有明显改善。

“三九灸”适宜调理的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

三九严寒,呼吸系统极易受到病*侵袭,“三九灸”可以益气宣肺、祛风散寒,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过敏性鼻炎、慢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特别好。

取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膏肓穴、定喘穴、中府穴。

2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大多由于阳气虚弱、气血不足所致,如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肠胃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三九灸”对此有很好的疗效。

取穴:中脘穴、天枢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3骨关节疾病

很多中老年人做“三九灸”就是为了调理骨关节疾病,“三九灸”对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如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等引起的各种虚寒性颈、肩、腰、腿痛等。做完“三九灸”,不仅疼痛等不适症状减轻,行动也会轻快自如。

取穴:阿是穴、膝眼穴。

4免疫系统疾病

身体阳气不足就难以抵御风寒湿邪,尤其南方的冬天湿冷,人体稍不留意就会被外邪侵袭,引发感冒、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三九灸”,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一把火,可以将外邪悉数赶出体外。

取穴: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5妇科疾病

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取穴:八髎穴、神阙穴、天枢穴、归来穴、子宫穴、血海穴。

除此而外,健康人群也可做“三九灸”强身保健。

背部:大椎穴、身柱穴、命门穴、风门穴、肺俞穴;

腹部: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

腿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其中,成人以神阙穴为主,可加灸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扶正穴位;儿童以身柱穴为主,可加灸神阙穴等。

注意事项

1、三九灸不宜大汗:不是出汗越多越好,艾灸过程中注意保暖。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4、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进,与全国美业人交流学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