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月经不准,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该如何调理 [复制链接]

1#

女人月经不准时,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调理?

一、经期不准时的4大导火索

月经不准时,指的是女性月经周期发生提前或者推迟了,并且偏离正常时间7天以上,若只提前或错后3~5天,不能算作病症。

那么月经为什么没有准时来呢?对于这一点,很多女性心里虽然着急,但概念往往是模糊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月经来得不准时,调理起来也是牛头不对马嘴,白白浪费精力。

最容易导致女人月经紊乱的4个直接原因:

1、受寒凉:中医说遇寒则凝,凝则於堵,身体受到寒凉,内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会直接阻碍人体气血循环,从而影响月经周期。经常受寒受凉的女性,一般都会存在经期推迟的现象,有时甚至好几个月才来一次。

2、焦虑不安:情绪的变化,会刺激人的脏器,干扰控制内分泌的下丘脑功能,影响月经周期,或先或后,所以情绪不稳定的女生月经容易不规律。

3、不合理减肥:夏天是女性减肥的季节,有的是健康减肥,还有的就干脆节食。殊不知,节食不光节的是体重,还有健康,会影响卵巢功能的正常发挥,还会导致女生免疫力低下,太胖太瘦,都容易造成月经紊乱。

4、吃了过多药物:现代人动不动就吃药,这其实是个很糟糕的习惯,药吃多了,肌体形成依赖,恢复能力下降,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身体会越来越糟糕。特别一些激素类药物,干扰女性经期,所以药可以吃,但一定不能多吃。

除此之外,嗜好烟酒等习惯,身体里的疾病,也会改变月经周期,但上面4个原因,是大多数女性月经不准时的导火索,应敬而远之。

二、月经不准时,后果挺严重

中医很早就有关于经期不准时的说法,《万氏妇人科》称之为“月水或前或后”,《景岳全书》称之为“经乱”。《医宗金鉴》说“经来或前或后谓之愆期”。《傅青主女科》称为“经水先后无定”。

月经不调这一症状,尽管本身危害并不大,但只要它出现了,就说明女性的身体遇到了麻烦,提醒你需要赶快调理。女人如若不管不问,我行我素,就很有可带去更大的麻烦和疾病,就像下面这些:

1、头疼:月经不准时会诱发女性经行头痛,干扰正常生活,而且难以缓解,约占女性头痛的20%。

2、色斑,痤疮:许多妇女的面部会出现色斑、暗疮,让人焦虑万分,但她们想不到这是月经不调带来的,反而会花大量时间金钱在一些化妆美容品上,结果可想而知。

3、妇科疾病反复:中医说,症状是疾病的体现,月经不准时很多时候就是妇科疾病的体现,卵巢囊肿、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各种难缠的妇科,都可能造成月经周期发生偏移,假如你没有意识到这点,这些疾病会反复出现。

中医里面,任何症状其实都是疾病发作的表现,月经不准时也是一种症状。如果你的月经不准时了,应该及时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哪些损伤月经的习惯?经常月经不准时的女人,那就要尽快就医检查,别让身体里的隐患继续存在!

三、月经准不准时,关键看气血

《素问·调经论》有这样一句话,叫“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大意是说,一个人能存在,活着,主要因为两种东西,一个是血,一个是气。这两样东西,伴随我们一生,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疾病,生老病死,人的身体只要有任何异常,那一定是气血出现了变化。女人月经不调,不准时,也是气血失衡的表现,可能是气的问题,也可能是血的,或者二者皆有。

我们先说血的问题,中医里的血,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但它不止是血液。中医理论认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其实就是中焦水谷之精微,或者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

血如果出问题,一般有两个:血热或血虚!血热者,多因肝郁化火,脾不统血所致,会出现经量提前、经量多而色红、口干、面红、心烦气燥的症状;血虚者,血气寒凝,会导致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经量少而色淡、有块、少腹冷痛面白无华。

那么再说气,气其实就是能量,听起来比较缥缈,但确实存在,比如我们的精神,思维,思考,做梦,包括喜怒哀乐,这都是气在活动。

气对经期的影响更多的是间接,我们经常说肝郁气滞,气滞的人,肝也郁闷了,无力工作,而肝脏主藏血,它不工作,血液的运行就不会顺利。很多女性会月经推迟,气的原因都会比较多。

像是脏气不足,寒凝气滞,或者气虚气郁,抑郁不乐、常常就会导致经期推迟,色黑有块经色淡质稀,经期来临时还会伴有头晕眼花、腰酸腹痛的症状。

所以说,女人的经期不论是提前还是推迟,或者先后不定期,都一定是气血出了问题,这个时候再艾灸调理,就会比较明确了!

四、月经不准时,辩证艾灸才靠谱!否则就是瞎灸

既然经期是因为气血出问题导致的,那么艾灸调理气血不就行了?的确是这样,但是,气血是没有办法直接调理的,因为气血需要依靠人的身体存在,或者说主要依靠脏器运行,只有脏腑器官的功能正常了,气血才会正常。

所以调理经期气血,最重要是梳理脏器的原因,弄清楚是哪个脏器是导致气血失衡的,我们就主要针对它进行对症施灸。目前来说,对女性经期影响最大的,有两大脏器,一个是肾,一个是肝,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引起月经失调:

1、肾虚:肾精亏虚,肾气虚弱,都会导致月经失调,一般是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暗,质稀,无血块,严重时会慢慢闭经,常伴随头晕目涩,腰膝瘫软,足跟作痛,白带清稀,或阴道干涩,或失眠健忘,舌质偏红或淡红,苔薄*,脉沉细弱,肢体寒冷。

2、肝郁:《傅青主女科》记载说:“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肝气郁滞,气机紊乱,血海蓄溢无度,血气统摄无权,于是月经或前、或后、或无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暗,有血块,胸胁胀闷,善太息,经前乳房胀痛,或心烦易怒。

有人可能会问,有没有两种情况都存在呢?有的!

中医自古认为,肝脏与肾脏的关系极为密切,互为母子,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所以经常会出现肝肾同时都出问题的情况。调理宜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郁既开,具体取穴如下:

肝郁艾灸穴位

1、肝俞

2、期门

3、阳陵泉

4、太冲、行间

肾虚艾灸穴位

1、肾俞

2、阳陵泉

3、承山

4、太溪

5、太白

辩证配穴

①月经先期(提前、要补肾)

配:脾俞、关元、三阴交、血海

②月经后期(延后、要疏肝)

配:气海、归来、三阴交

③月经先后无定期(肝肾都要补)

配:关元、三阴交

要注意的是,若是月经前期,需着重健脾摄血,同时补肾;若是月经推迟、后期,则要注重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若是先后无定期,则肝俞同补循环灸。

根据各自体质辩证艾灸,同时兼顾月经不调的配穴,即可对月经不调,进行很好的标本兼治。

艾灸方法:循序渐进增加艾灸时间,腰腹部30-45分钟,肢体艾灸15—20分钟,一周休息1-3天,逐渐适应,以自身感觉舒服为宜。

五、月经不准时,还可辅助按摩

按摩配合艾灸,效果是很好的,调理经期问题时常常立竿见影,或者没时间艾灸的女性,退而求其次,单独按摩调理月经不准时的也是可以的,具体方法如下——

1、月经先期

(1)气虚

①取仰卧位,家人用手掌顺时针摩全腹5分钟,并置关元穴振颤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

②取俯卧位,家人用中指叩击八髎穴次。

(2)血热

①取坐位,本人先将右足置于左膝上,用左手小鱼际贴于右足底涌泉穴,反复擦30下;再将左足置于右膝上,用右手小鱼际贴于左足底涌泉穴,反复擦30下。

②取俯卧位,家人用指擦法擦八髎穴2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陵揉大椎、命门、长强穴各2分钟。

2、月经后期

(1)寒凝

①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摩小腹,至其愎内有温热感为度;再以脐为中心,用双手分推法分推腹腰,以有热感为度。

②取侧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持续按压两下肢三阴交穴各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血虚

①取坐位,家人用双手拇指、食指同时捏拿两侧肩井穴2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大椎穴2分钟。

②取仰卧位,家人用指擦法擦两侧小腹及腹股沟,至皮肤发热为度。

③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殷门、委中、承山穴各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END-

??

添加咨询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