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通阳论妇科炎症月经不调护理解说通 [复制链接]

1#

月经不调的穴位刮拭按摩温灸疗法解说: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因月经周期,经量,色,质上的改变而发生的病理变化。月经不调是妇女月经病的统称,是妇科常见病状,变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的腹痛及全身症状。常见的有经期提前,经期延迟,经期延长,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经期提前是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者:经期延迟是指月经周期后延,超过35天以上者;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者;月经先后不定期是指经期忽前忽后。卵巢功能失调,全身疾病或其他内分泌腺体疾病影响卵巢功能者,都可能诱发此病。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长期忧思忧虑,导致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或因经期冒雨涉水受寒,食生冷,久坐,久卧湿地,感受寒冷之邪,导致寒湿凝滞经脉;或因体质虚弱,经期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脾肾阳虚等。

点击放大查看

方法一:温热刮拭疗法

(1)取穴

背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

腹部: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下肢:血海,三阴交。

(2)刮拭手法:

1,手持通阳罐与皮肤45°,按由上而下或由内而外的顺序刮拭背部,腹部及下肢。

2,力度以受术者感受舒适为准则,在各穴施术以轻手法,以平补平泄为主,选择的刮痧部位反复刮拭15-20次。

3,经期先期只血热妄行者,胃俞,三阴交用泄法。

4,因气虚统摄无权所致者,脾俞,肾俞,气海,关元均用补法。

5,血虚所致月经后起者,脾俞,关元,血海用补法。

6,血寒者,关元,肾俞用补法。

7,气滞者,三阴交,三焦俞用写法。

8,肝郁气滞所致月经紊乱者,肝俞,三阴交用泻法。

9,肾气不足者,肾俞,关元用补法。

方法二:温热刮拭疗法

(1)取穴

1,主穴

背部:脊柱两侧夹脊穴,关元穴。

2,配穴

伴有虚者,需要加刮拭气海,足三里穴;伴有肾虚者,需加刮拭次髎,天枢,中极穴;伴有血热者,需加刮拭血海,三阴交穴位;伴有血瘀者,赔血海,三阴交,气海穴。

(2)刮拭手法

1,先刮拭主穴出现痧斑即止(不要强求出痧)

2,根据病状加刮拭不同配穴,手法与力度以轻缓为度。血瘀型的手法力度稍微重一些,操作范围较广泛。

方法三:按摩温灸热疗远红外红光普照

通过按摩温灸热敷磁疗等调理,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月经不调症状。

下腹,脐周,腰骶;关元,肾俞,足三里等。

按,揉,推,擦等。自我按摩温灸热疗对月经不调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可以在月经前后几天睡觉前和起床前各一次。

1,平卧与床上,双目微闭,呼吸调匀,用事先预热好的通阳罐,放置在腹部肚脐位置,点几滴艾草精油,停留在此处,做温灸热敷,待通阳罐温度上升时,在把通阳罐在肚脐周圈做散热按摩,待通阳罐温度降至的时候,在继续停留在肚脐位置,此动作重复3-5次。

2,用通阳罐轻柔温按的方法在腹部周圈做顺时针,逆时针环形推腹按摩。(2-3分钟)

3,再用通阳罐在肚脐下部位,做温按(适当用力)至腹部肚脐部位内在发热为佳,功效:温经散寒,调理气血。

4,温按关元穴(将通阳罐停留在关元穴部位做温灸2-3分钟)功效:滋养肝肾,调经止痛。

5,将通阳罐分别在腰骶部位两侧,自上而下用力推按擦腰骶部位1-2分钟,以腰部内在感热为佳。功效:强腰壮肾,活血通络。

6,按摩温灸热敷肾俞,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基本手法:先滴人艾草精油,在用通阳罐做静止温灸热敷,推动按摩,刮拭等。

①三阴交

位置:位于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作用:三阴交穴属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又称为“调经要穴”。三阴交穴可以有效治疗各种妇科疾病,例如月经不调、手脚冰冷、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一周左右,每天花1分钟用通阳罐,温灸热敷按摩刺激此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调理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刺激此穴。

②关元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作用: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

操作:每天坚持按摩或温灸远红外红光普照此穴30分钟,有助提高性功能,对腰部发冷、体质虚弱者效果更好。(配合艾草精油使用)

③血海穴


  位置:位于大腿内侧,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作用:补血养肝、止痒润肤,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贫血、腹痛等。


  操作:每天上午的9~11时,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温按,温灸,温刮即可。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④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作用:足三里为保健要穴。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操作:每天用通阳罐温灸,按摩,刮拭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⑤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作用: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操作:容易生闷气的人可以每晚睡前按压此穴位5-10分钟,用拇指指腹从此穴往脚趾头方向按压,注意按压力度可稍大,但不要过大,以免引起皮下淤血,以有酸胀痛感为佳。

(1)月经来潮前一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可以多吃豆类,鱼类等高蛋白质食物,并增加绿叶蔬菜,水果等多饮用温开水或蜂蜜水。

(2)月经来临之前少食或者不食,辛辣生冷过于油腻的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