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虽然才26岁,但身上的毛病却一堆……
近些年来,小李发现自己越来越情绪化,每当她气不顺的时候,感觉身体很多地方都疼痛,并且还有痛经、怕冷的情况。
虽说“女性比男人老得快”,但女性自身”玻璃心“的特点,也会经常让抑郁的情绪藏在心底里,使得心情低落。像这个案例中的小李一样,敏感多疑、爱生闷气,这在中医眼里,便是典型的气郁血瘀症状。
什么是血瘀证
其实中医的概念都是比较象形的,血瘀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瘀泥,有水,比较黏稠、扒拉不开的感觉。因此,古人所说的“血瘀”,实际上就是堵塞的意思。
“瘀”的概念也比较广泛,有可能身体并不一定是血瘀,而是气瘀。比如说,哪个部位疼的时候,并且摸着有疙瘩,说明那个地方的经络出现痛点,而这个痛点也叫做瘀。
中医名家翁维良对此也做出如此解释:“中医所讲的血瘀证,就是血液流动性差、血液黏稠阻滞的意思。”
辨血瘀,国医大师翁维良有3法
第一招是看舌头。舌诊是中医辨别血瘀证的重要方式,翁维良大师认为,通过判断舌头的颜色是否出现改变,能够辨别是否出现血瘀。
正常情况下,舌头的颜色应该是淡红色的,当出现血瘀时,舌头的颜色会变成暗红色,中度血瘀者,舌头的颜色会更加暗紫,若是舌头颜色呈现出青紫色,说明血瘀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了。
舌诊辨别血瘀时,还会通过辨别舌头上是否出现瘀点或者瘀斑这一准则来判断。
第二招是看唇周。血瘀患者的唇周颜色暗淡,不仅如此,还容易长色斑和黑眼圈,而且刮痧之后,表现更加明显。尤其是心脑血瘀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唇色发暗。
辨血瘀的第三招,是看手脚。翁维良提出,血瘀患者会出现皮肤粗糙干厚的表现,像糖尿病患者的腿上常常出现青筋,这正是下肢血瘀的表现,许多老年人出现手脚皮肤干燥、瘙痒、瘀积性的皮炎,这正是血瘀的症状。
除此之外,血瘀患者血液不通,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因此,血瘀的典型表现则是痛,可以表现为头痛、胸痛、关节痛等,哪个部位出现血瘀,哪个部位就出现疼痛。
体内有血瘀,给健康带来的威胁非常大,这“恼人”的血瘀,就不能摆脱它了吗?
体内有血瘀,教你把它“踢”出去
根据分析《中国药典》与《中药成方制剂》中收录的治疗气虚血瘀证的首方剂中,出现频次排序前5位的依次为黄芪(出现69次)、丹参(出现54次)、当归(出现50次)、川芎(出现47次)、人参(出现43次)。
由此可见,治疗血瘀,这五味中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草便读》中记载黄芪“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自古以来,黄芪就是补气养血的良药,《本经逢原》中也记载黄芪“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也就是说,黄芪虽是温补之药,但治疗血瘀的功效不能忽视。
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丹参具有“活血、通心包络”的功效。血瘀患者出现堵塞的症状时,可以服用丹参来化解。《别录》中有言:丹参又能“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可见,体内有血瘀,可服用丹参。
当归补血养血的功效是众人皆知的,自古就有“补血第一药”的称号,《药学词典》中说:“当归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当归不仅能够调气养血,还能通行经络,活络止痛,特别适合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使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川穹:“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被称为是“血中气药”的川穹,不仅“入血分”,也可以“入气分”,可谓是“文武双全”。
在《本草汇言》和《本草新编》等医书上,也提到了川穹能够调理血瘀:“川芎……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疗头风其神,止金疮疼痛。”
血瘀患者,还可以食用人参进行调理,《珍珠囊》中有此记载:人参“养血,补胃气,泻心火。”至于血瘀引起的劳倦、内伤、下血等症状,《纲目》中记载人参能够“治男妇一切虚证”,因此,人参对治疗血瘀具有重要意义。
血脉运行受阻,出现血瘀,是很多人身体会出现的一个基本的状态,大家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