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规则看守世界》有感
我在11年内曾多次阅读、鉴尝、品味《让规则看守世界》这则经典故事,而且每次阅读皆有所思、有所获。
最早,我是在2004年《读者》第1期中读到《让规则看守世界》的。当时,即为该故事中传承的“社会需要规则,管理更需规则”之深刻哲理所折服。2006年元月,我又在张振学著、中国商业出版社首版的《制度高于一切》一书中读到了这则贯穿于该书并托其之*的经典故事《让规则看守世界》,再次被该故事传承的“社会需要规则,管理更需规则”之深刻哲理及其延伸出的“天下纷扰必合于律吕”之寓意所动。
近期,当我读到中国人大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金东寒出席2015年3月北京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与参会代表分享《让规则看守世界》这则经典故事的有关讯息之时,故再次因其故事中透示出的“社会需要规则,管理更需规则”之深刻哲理及其延伸出的“讲法治,首先要有法,其次要有良法”之新意而动。在此,即有必要特别说说中国人大报道的这事——
在2015年3月北京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即在是月10日上午上海代表团举行第四次全团会议之时,全国人大代表金东寒与参会代表们在分享其11年前看到的这则同样使其印象深刻的经典故事《让规则看守世界》之后,当即就从其哈佛大学规则、校规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中,引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首先必须先有法”之慨。于是,就有必要说到《让规则看守世界》到底是一则什么样的“经典”这个问题了。
故此,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吧——
该故事讲的是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人尽皆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
然而,这场突发的火灾却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必须作出相应选择。
而在此前,这名普通学生即违反了图书馆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馆外,准备慢慢阅读完后再归还。而因这场突发火灾,这名普通学生违规带出馆外的这本书即成为了哈佛获赠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神不知*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
一番激烈思想斗争,终使惴惴不安的学生敲开了校长办公室房门。学生说明还书理由之后即郑重地还书于学校。
校长接下来的举动却异常令人吃惊。
虽然,校长收书时对这名学生表示了感谢,并对其改正违规行为的勇气和诚实予以了褒奖。而接下来的却是,校长居然态度坚决地当即开除了该学生,并将其清除出校。
不难想象,不同读者、听者读了、听了这则故事,或许有不同异议亦不足为怪:哈佛人真是太虚伪、太两面了,既然感谢褒奖了,何必又翻脸不认人?哈佛校长亦未免有些过于刻板啦,既然书交上来了,学生改过了,还计较什么?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缠住……。
说真话,我于2004年在《读者》杂志上读到这篇《让规则看守世界》时,即多少有些上述感慨。
2006年,当我从《制度高于一切:天下纷扰必合于律吕》一书中再次读到这则《让规则看守世界》时,感受到的却是:
“制度高于一切”应该是而且必须是能够将“天下纷扰”“合于律吕”的。
如今,当我第三次重温这篇《让规则看守世界》时,而进一步感受到的是:“让规则看守世界是生命的圣洁花园”、“心中有正义善良的规则,犹如灵*有了信仰,人的生活才会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为何我在11年内三次阅读《让规则看守世界》,却有三次不同的感受呢?因为,这11来年我观察和思考到的与此相关的问题可谓不少——既有因凡事无章可循而使我常常倍感疲惫不堪之烦,又有观权力缺乏约束之制而生发对一些官员一时“潜规则”、“暗权术”盛行之忧,还有对何以通过相关规则不仅保证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和高效率,而且保证其心灵的自由、纯净等问题之思……。
正是缘于《让规则看守世界》的“经典”力量,才使我对11年来观察和思考到的与此相关的问题有了愈来愈成熟的认知!正是由于《让规则看守世界》传承的“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的哈佛经典理念,才使我真正认识到:
《让规则看守世界》的故事,不仅生动诠释了哈佛的经典理念,而且亦阐释了“规则和制度高于一切”的世界性特定意义。
哦,原来《让规则看守世界》使我愈读愈受启迪、愈读愈感受益之源,即在于因其是“经典”。而“经典”,即愿其永不过时!
正是缘于“经典”永不过时之愿,所以全国人大代表金东寒在与代表们分享这则《让规则看守世界》的典故之时,才会从其规则、校规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中,不仅引出“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感,而且从这则有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意义的“经典”故事中,延伸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之慨。
注: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在《人民》、《文艺报》、《光明》、《中国文化报》、《法制》、《检察》、《人民法院报》、《四川》和《中国人大》、《民间文学》、《荒原文学》、《龙门阵》杂志等数十家报刊物发表散文、杂文、随笔逾千篇;获奖逾百;著有《翟峰履职笔记》、《艺文杂议杂忆集》等文集多部。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