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林志颖
永远不老的梦想家(图)
[导读]
有一双“爱笑的眼睛”的林志颖可供“八卦”的绝不仅仅是他的外表,有媒体调侃,在台湾演艺圈最惹眼的不是“周董”,而是“林董”。不过“林董”否认有传说中的“10亿身家”,并羞赧道:“那个有点太夸张了啦!”
除了青春,他还有什么?
去年在马楚成执导的《极速天使》中,林志颖担任赛车技术顾问兼主演之一;在今年8月21日即将上映的以动力伞极限运动为背景的电影《一起飞》里,林志颖又当了一把动力伞教练,在特种部队当过兵,野战生存能力超强。不过既是赛车手,又拥有潜水执照、游艇执照,还喜欢打野外生存游戏、收藏BB枪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小志却是第一次接触动力伞,他保守地说,“希望以后有机会去尝试”,因为“有危险性”,毕竟人家已经荣升奶爸了(另一半是台湾模特陈若仪——编者注)。
早在《极速天使》公映时,就有人提出异议——“作为一个男配,这位上世纪90年代中期火得一塌糊涂的帅哥似乎并不介意身份的转变、戏份的多少,还是一如既往地‘青春’。然而除了‘青春’,他还有什么?”
大概不会有任何一个明星愿意被框死在一种模式里,林志颖当然也不例外。
当年17岁出道的林志颖仅用两个月就走红华语娱乐圈,并被冠以“亚洲小旋风”的称号;18岁的他旋即登上香港红馆的舞台,成为有史以来在红馆开唱最年轻的歌手,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在“林志颖现象”正高烧不退时,这位台湾本土偶像的鼻祖暂别演艺圈,入伍两年,据说在服役期间,他的射击、跳箱、投弹、匍匐等成绩几乎都是满百。2005年录制《康熙来了》时,林志颖曾与喜剧明星陈为民一起带着美*特种兵专用的SR47(仿真枪)做客,大谈因入伍培养的“射击野战”“生存游戏”爱好;林志颖退伍后再战演艺圈是1996年,为证明已从男孩变成男人,年仅22岁的他开始穿西装、打领带,刻意扮成熟地唱着《男人是很好骗的》,专辑反应却不如预期,自此“小旋风”的演艺事业陷入长达两年半的低潮期;更让林志颖雪上加霜的是,当年他的赛车事业也霉运连连,尤其是1998年那场车祸,林志颖“右脚掌断了三根骨头,打了三纵一横四根钢钉”,本就反对他赛车的家人更强加阻止,更大的压力来自舆论界,因为早就有人断言“林志颖赛车是玩票”;在林志颖的履历中,1999年的《绝代双骄》对他意义非凡,在黯淡的波谷期,林志颖称,是“小鱼儿”的快乐至上改变了他,他从此不再执拗于转型,即使20年都被看做阳光少年,“也没什么不好。”
再聊起往事,林志颖一直在笑,和当年的“小旋风”没什么两样。有人说,“林董”应该早就不care了吧,演艺事业于他真像是副业了。这个“偶像派”的商业头脑不是一般地发达,而他所有的兴趣爱好几乎都与“奶油小生”“青春不老”相去甚远。除了赛车,最常被提及的是林志颖那颗智能大脑。他创办的科技公司在台湾地区很有名气,主营软件开发、监控系统、多媒体等,据说狗仔队常用的那套设备就是他公司研发的,苏有朋曾开玩笑说:“你的公司真是助纣为虐啊!”“林董”的公司还为部队和银行开发制作了软件系统,而这个专利是由他公司垄断运营的。
与林志颖合作过电视剧《聊斋》的*说:“我们到家第一件事都是洗洗手、换换衣服,他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上。他能在拍摄现场用笔记本控制家中所有电器、窗帘等,他家可是在台湾啊!”
演员何美钿称:“他家所有东西都是最新、最时尚的高科技产品。最好玩的是,他出来拍戏都带着镭射音响,把住的房间改造成一个卡拉OK房间,我们取笑他,他还说,这已经是最简单的了,以前都带着背投、灯光。”有一次林志颖拍戏,正好和《英雄》剧组碰上,据说张曼玉、梁朝伟晚上都跑到小志的房间K歌。
杜德伟的形容更有画面感:“林志颖的家就像演唱会现场,全是机械化的东西,一进门还会有干冰喷雾。”
7年前做客《康熙来了》,林志颖仅带了几个高科技小玩意儿——能向墙面投射水波灯光的仪器、MP3眼镜,就把蔡康永和小S震惊得像来自火星一样。
2012年,林志颖38岁了,他边玩手机边对说,今后会将重心转向演艺事业,“多拍点戏给儿子看。”此时你心中可能会升腾起一股轻蔑之气——一个“过气明星”还要闹哪样?那点开他微博看看好了,随意发一条就有上千评论,但凡“文配图”或是有个类似“与郭德纲同龄”的调侃,五六千条评论挡不住。这大概就是那个出道20年的“少年”积攒的魅力吧。
对话林志颖
“人生就像赛车,必须掌握好自己的方向盘,知道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要减速。或许你没办法一下子追上别人,但至少可以一步一步跟上,找机会把他超越。”
(以下简称记):在《一起飞》中你演一个动力伞教练,你说他的经历跟你的人生体悟有几分相似?
林志颖(以下简称林):可能我们骨子里都有一种冒险、执著的精神吧。这个角色对动力伞相当执著,喜欢的话就不停研究,其实我也一样,我有一个兴趣爱好,就一定会全神贯注,了解得非常透彻,甚至很专业。
记:他是一名退伍特种兵,你也服过兵役,这方面的经历呢?
林:也很像。导演最初就想找一个既喜欢极限运动又服过兵役的人,可能写到最后就非我莫属了(笑)。当然一拿到这个剧本,我也相当喜欢,陆地上的运动,比如赛车,对我已经没什么挑战性,我也喜欢潜水、风帆、开船,只有“天上飞”的还没尝试过。片中有些七八楼层上的攀降动作,因为在部队受过训练,我都是自己来做。
记:当年你在事业巅峰期入伍,退伍后却陷入低潮,尤其是1998年的车祸更是雪上加霜,还能回想起当时的心境吗?
林:服完兵役后,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像个男人了,总想跟过去的形象有点不一样,所以那时候我就穿西装、打领带,唱一些很“男人”的歌曲,故意装得特别成熟,但是效果并不好。现在想想,毕竟当年才22岁,做那些东西是不被接受的……
记:也没有相应的心理年龄支撑?
林:对,再加上大家对我的印象一直很阳光少年,为什么突然要变?那段时间也刚好发生车祸,是我比较低潮的时期。但车祸后,我自己有反思。赛车让我跌倒,也让我重新站起来。那时候我其实超过了自己的驾驶范围,忽略了自己的实力,后来我想,是不是追求的步伐太快了?好胜心太强了?所以重新回到赛道时,我悟出一个道理:超越自己比战胜别人更重要。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不停地练习,练习到最后发现我开车时可以很容易地追到人家,甚至人家跟在我后面也追不到我……包括在1999年时,我拍了一部《绝代双骄》,演了“小鱼儿”,出了一张《快乐至上》的专辑,我觉得我应该是抱着很快乐的心情去做事的。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做之前那种很忧郁的东西呢?所以从“小鱼儿”“段誉”到《放羊的星星》,一路走过来,我找到了人生的一个改变。
记:最初你认为赛车是个迷恋速度的职业,但车祸后,你说“赛车像人生,欲速则不达”,这也是你的转变?
林:对,我常说人生就像赛车,必须掌握好自己的方向盘,知道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要减速。或许你没办法一下子追上别人,但至少可以一步一步跟上,找机会把他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