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治疗白癜风新时期对扬琴伴奏的再思考
作者简介:*?|(1984-),女,陕西华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扬琴演奏与教学。
中国论文
摘要:扬琴作为中国民乐中最重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其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富有独奏、齐奏、重奏、合奏及伴奏供能,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扬琴教学实践经验,对有关扬琴伴奏的途径进行深入探讨,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扬琴伴奏技巧。
关键词:扬琴伴奏;要求;对策;伴奏乐器
1、前言:器乐演奏是一门综合艺术,对于表达音乐作品内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伴奏又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只有把伴奏和主奏的旋律有机结合到一起,音乐作品才能完美表现其内涵。扬琴作为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原本是由国外传至我国的击弦类乐器,据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始传入我国,并在广东一带流行甚广,并发展至全国各地。扬琴在其四百年流传发展的过程中在音色音质、音位排列及演奏技巧等方面均不断在创新,最终形成目前独具民族特点及风格的击弦乐器。扬琴音域宽,发音纯,表现手法更是丰富多变,适宜演奏节奏明快的乐曲,在众多器乐中,富有其它乐器不可替代的艺术功能。在民族乐器中其特有的风格成为民族乐器群体中很重要的伴奏乐器,如今更是广泛应用于地方戏曲表演中,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四川扬琴、安徽琴书、贵州文琴、广西文场及云南扬琴等等。伴奏是扬琴演奏者必须掌握的演奏能力,扬琴伴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被伴奏者的情绪和乐曲表现力,扬琴伴奏作为一门艺术,在其艺术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扬琴的改革也随之进一步发展,随着结构科学化和音位排列规范化,所以,扬琴的伴奏功能以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在扬琴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扬琴伴奏能力的培养。
2、认识扬琴伴奏
2.1发展史:扬琴伴奏可分为两个历史发展时期。
(1)单音法时期:该时期扬琴伴奏的声部基本是唱腔的旋律,运用扬琴演奏技法对旋律实施装饰。
(2)多声织体伴奏法时期:按照音乐的旋律、节奏及和声编配出多声部织体的伴奏乐谱,采用和弦加强节奏,增加旋律厚度,较好地提高音乐艺术感染力。
2.2扬琴伴奏者的要求
(1)巧:巧字体现在演奏技巧的熟练运用程度,做到游刃有余,具体体现在灵活应变中。对单旋律曲调进行巧妙润色,对其加工处理,乐段之间的搭桥更需充分体现出巧妙所在,双手灵巧以实现强而不躁,快而不乱,慢而不拖的效果,最终实现伴奏旋律更加优美。
(2)托:即充分发挥扬琴的演奏技法来衬托主旋律,扬琴技法中的“双打”、“弹轮”能够较好地衬托出欢乐、热烈等情绪;而“齐打”则能够较好地衬托出铿锵有力、顽强奋进的精神;“分打”则能够较好地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和弦的分解音型则能够较好地衬托出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境。
(3)创:也就是指二度创作,具体而言就是经过扬琴演奏者所完成的伴奏乐谱,即伴奏者根据自身的音乐修养,结合主旋律神韵奏活其灵*,使作品更加接近作曲家的构思,从而将潜在的东西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发挥。
(4)精:对待伴奏乐谱需精益求精,认真对待一个音符、一个乐句给人们带来一种高品位的艺术享受。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感化,其感化寓于情感之中、娱乐之中及趣味之中,潜移默化的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其道德,启迪其心灵,这是精品的功用。
3、提高扬琴伴奏效果的途径
3.1提高视奏能力:提高伴奏者的快速视奏能力非常重要,视奏练习需要先从简单作品着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拿到伴奏谱以后,伴奏者需先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一遍乐谱,并将其中的难点标注起来加以注意;其次,在注意乐谱的同时,要聆听主奏者,达到原速时眼睛不能仅仅盯着弹奏的音符,此时需将视域放宽,即在弹奏的同时能够快速扫视后一小节,从而确保视域保持在弹奏之前;最后,如果遇到较大难度的音乐作品,伴奏者应注意分段合练,做到游刃有余,从而确保伴奏质量。
3.2提高专业技能:扬琴伴奏者需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伴奏技巧,比如对乐器的音准、音色和力度等要素的控制。首先,要加强对节奏和速度方面的训练,通过加强训练能够准确把握所伴奏作品的速度,从而在演奏过程中一旦出现速度及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做到及时调整;其次,伴奏者对乐器的音色及力度控制等方面也是技能的具体表现,在引子及尾声处,扬琴伴奏者能够准确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意图及感情,丰富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好地烘托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3掌握必要的和声基础:和声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伴奏的效果,所以需根据作品需要认真予以考虑,合理的处理乐曲和声的排列法、连接法、节奏感及和弦结构等等,和声知识越丰富,则选择的余地越大,而艺术性也就越高。
3.4深入理解所伴奏作品:扬琴伴奏者与主奏者融合为一体,才能演绎好一首音乐作品,所以,认真研究所奏作品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很关键。扬琴伴奏者一旦拿到乐曲,则应立即对作品的风格、内涵、结构和伴奏音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在实际表演中配合默契。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多了解作曲家的思想和创意等,这有助于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助于在伴奏时控制好力度及气口。
3.5切实提高与演奏者配合的能力:若想演绎好一首作品,则是演奏者与伴奏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将乐谱熟记于心,伴奏者在熟知乐谱的前提下才可以思考乐曲深层次的要素,如力度和音色等;其次,熟悉演奏者演奏风格,了解其在演奏过程中情绪,这样能够有效控制全局;第三,伴奏者需控制音量,不可喧宾夺主,既不能弹成独奏,刻意去表现自己,也不能将伴奏视为一种陪衬,觉得可有可无。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演奏者音准不好、节奏不稳或谱子错误等,这就要求伴奏者在心理方面要有较强的适应及应变能力,切不能因临场的小纰漏而影响到音乐的完整性。
3.6提升责任感与使命感:一名合格的扬琴伴奏者一定是具有责任心的人,同时在各个方面都具有责任感。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所伴奏的作品的责任,认真对待伴奏谱既是对作曲家的尊重,也是对演奏者的尊重。对于临场紧张的演奏者而言,唯一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就是伴奏,因此,对演奏者的鼓励则是最大的宽慰,帮他在最短时间内梳理情绪、提升自信,从而进入最佳演出状态。
4、结束语
扬琴伴奏在乐曲表现中的功能非常重要,它在表现乐曲内容、表现音乐内涵和塑造音乐形象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从多渠道培养扬琴伴奏者的艺术感知力,无论在扬琴教学还是演奏实践中,扬琴教师都应该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创造了,此外要积极为他们争取外出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及时总结并分享经验,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扬琴伴奏的方法,切实提高扬琴伴奏的能力。(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洁.论扬琴伴奏艺术[J].音乐论坛,2008.
[2]周莉艳.扬琴伴奏中的常见织体形式[J].名家教琴,2005.
[3]李雪梅.扬琴即兴伴奏初探[J].音乐探索,2007.
[4]张胤.扬琴伴奏艺术随感[J].乐器学堂,2007.
[5]张荣弟.翻仑扬琴伴奏艺木[J].中国音乐,1999.
[6]王英.论扬琴演奏“点”、“线”、“面”的辩证统一[J].音乐探索,2010.
[7]邱菊.扬琴的主要流派和演奏技法[J].北方音乐,2011.
[8]苏燕.浅谈扬琴伴奏中的几种实用手法[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