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和“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不谋而合;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论说,都是与佛学、哲学、美学相关的命题。“我思故我在”曾经接受过沉重的“革命洗礼”。有人质问,难道你不想到我,不看见我,不听见我,我就不存了吗?难道你不想到世界、听见世界、看到世界,世界就不存在了吗?
乍听来质问得非常有理。哪里会有人如此睁眼说瞎话呢,明明站在身边却偏偏说没有他就没有你,世界就在他周围却偏偏说没有他就没有世界,完全是一种庸俗社会学立场的质问。那不是“我思故我在”的原意,强词夺理者的庸俗推论,才成了“我不看见你,你就不存在”。“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包括“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存在是观念的集合”“存在是被感知”等等,都被他们“上纲上线”,于是就成了唯心主义的“没有我就没有世界”的谬误。“我思故我在”不是说我想到了我,我才存在,我想到了别人,别人才存在,我想到了世界,世界才存在,不是。而是说“没有我就没有我的世界”,是这样的,没有我,哪有“我的世界”,哪有我眼睛里、观念里的世界,我审美的世界呢?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没有你这个“情人”的存在,你眼睛里的那个“西施”就不可能存在,别人是不一定会看成西施的。“我思故我在”,还包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都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并不是指主客体本身的关系,意思就是说,没有我的“心”就没有我心里的世界存在。当然是这样?“我思故我在”的说法主张,你信你的、我信我的。主张我就是我,是我自己听、自己想、自己看,主张我相信我自己;主张你就是你,你听你的、你想你的、你看你的、你相信你的。主张我和你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关系,主张我和你又有什么相干、你和他有什么相干、我和他有什么相干,主张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世界,主张不干涉他人的个人信仰和见解。“我思故我在”是修身、修心、修性之道。且借用一段俏皮对话::阿弥陀佛!买碗素面。:对不起,没有素面。:没有算了,阿弥陀佛!:那你不是要饿肚子了吗?我想想办法。:不用了,阿弥托佛。吃了就是没有吃,没有吃就是吃了。:不吃岂不饿着?:饿就是不饿,不饿也就是饿。阿弥托佛!:真是对不起。:不必。对不起就是没有对不起,没有对不起也就是对不起。阿弥陀佛!:长老真是修炼到了忘我的境界呵,敬仰。:阿米托佛。到了忘我的境界就是还没到忘我的境界,没到忘我的境界就是到了忘我的境界,忘我就是不忘我,不忘我就是忘我,敬仰就是不敬仰,不敬仰就是敬仰。阿米托佛。这番话常人听来会觉得荒唐好笑,然而有人就是这样的信念和信仰。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自己。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改造、洗脑,甚至同上厕所也改变不了,无论怎样改造照样还是自己的世界。世界在人们的眼里绝对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世界。本文已经分页:【1】2赞相关美文阅读:·如何才能得诺奖·家庭
社会·工程院院士
金大米试验合法符合国际惯例·四十年,一瞬间……·游云居寺·国人的智商在退化么·艾先生的性福生活·老高乘公交·传浙江富二代遭绑架撕票
家属悬10万寻目击者